记者|申潇轶
4月20日,QQ堂正式停运,这一运营了17年之久的游戏终于画上了句号。有网友评论道,“QQ堂停运,我的青春也结束了。”近年来,不少“童年游戏”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也有部分游戏积极转型登陆手机端。
QQ堂今晚11点停服
据QQ堂在2021年12月16日发布的公告,因QQ堂项目组战略计划,现正式宣布QQ堂将在2022年4月20日停止中国大陆地区的运营,并将在当天11点关闭游戏服务器。
QQ堂运营团队强调,游戏服务器关闭后,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腾讯与用户签署的协议另有约定外,游戏内的所有帐号数据及角色资料等信息将被全部删除。
QQ堂是腾讯于2004年12月推出的休闲动作游戏,至今运营已超过17年。根据官网,QQ堂的创意源自炸弹人玩法。开始游戏时,所有玩家分成两方,每个人控制一个角色,方向键控制移动,按下空格放糖泡,糖泡会在5秒后炸出糖浆。角色如果碰到糖浆就会被困住,并在5秒后窒息“死亡”。此时如果同伴从身边走过即可被营救出来,如果对方走过则会立即“死亡”。当一方所有队员都死亡后,该局比赛将结束。
目前,QQ堂官网已关闭游戏下载,并无法正常访问,QQ堂最后一次版本更新是在2015年。“小时候非常喜欢这个游戏,每天一放学就要回家玩,现在竟然要关停了,真是唏嘘。”有网友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QQ堂的竞品游戏泡泡堂目前仍在正常运营,在4月 7日还曾维护过泡泡堂V244版本。早年间,泡泡堂还以侵犯著作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将QQ堂诉诸公堂。
老游戏各寻出路
不止QQ堂,近年来,多款老游戏接连停服。2018年9月15日,QQ宠物正式关停,当月月底,游戏官网、论坛、专属客服关闭。2019年12月,QQ音速停止运营并关闭服务器,据2018年11月QQ音速发布的公告,游戏开发商已经解散了开发团队,游戏代理协议也在2019年1月结束。
虽然关服,但QQ宠物和QQ音速都有另找到出路。2021年11月,QQ音乐App改版,增加了宠物功能,它叫M-PETS。不同于以前的 QQ 宠物,M-PETS的玩法更类似于《旅行青蛙》,对于这一变化,有网友说“没内味了”。
QQ音速也脱离腾讯,更名《R2Beat: 音速觉醒》,并在近期上线Steam平台,目前来看,《R2Beat: 音速觉醒》保留了QQ音速的经典玩法,并进行了更新换代,Q版形象的服饰、宠物搭配也得以保留。
进军手机端也是早期PC端游戏的一个选择。2017年,QQ飞车手游是上线,基于端游开发,基本保留了QQ飞车的游戏内容;QQ炫舞为转型也做过多种尝试,2013年11月,QQ炫舞客户端内嵌的直播平台“炫舞梦工厂”上线,主打横版真人视频秀场,slogan是“开启全民娱乐时代”,赶上直播的风口,2018年,QQ炫舞又推出手游。
另一知名老游戏摩尔庄园也在2021年6月上线手机端,开服12小时新增用户数量超700万,首月新增超 3000万用户,并多次登上热搜,但由于《摩尔庄园》后续出现诸多问题,长线表现不佳。不过,摩尔庄园的代理商吉比特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摩尔庄园》仍未产生财务利润。
来源: 潇湘晨报
大家好,这里是正经游戏,我是正经小妹。
说到腾讯游戏大家一定会想到《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等热门游戏。现在的腾讯可谓说是在游戏市场上坐稳了大佬的地位。不过在十几年前,那时候腾讯在游戏市场上还不是大佬,盛大、完美、九游才是争霸游戏市场的大佬,不过腾讯依旧靠着一些经典游戏打开了游戏市场。
十几年过去了,那些陪伴着我们的青春的腾讯游戏,现在都过得怎么样了呢?
运营了十几年的游戏,由于用户人数日益减少,热度逐渐衰退,就算是腾讯,停运退市也是在所难免的。不过这对于游戏来说,也算是一种寿终正寝了吧。
《QQ宠物》
停运时间:2018年9月15日
《QQ宠物》是腾讯推出的虚拟社区养成游戏,玩家可以对宠物进行喂食、清洁,让其打工、学习、游戏、结婚、生蛋、旅游等,自2005年后,仅用一年的时间,QQ宠物最高同时在线人数就突破了100万,成为最大的网络虚拟宠物社区。
小妹还发现,游戏还入选文化部“第二批适合未成年人的网游产品”,真是不可思议!!想想那时候每个人都养QQ宠物,不养好像都跟不上潮流似的。不过,很多人不喜欢这个活蹦乱跳,动不动就要吃东西洗澡的企鹅,甚至专门去搜索怎么“杀死”它。
然而曾经这个想删删不掉、千方百计想要杀死的小宠物,由于用户人数日益减少,热度逐渐衰退,在上线13年后终于被腾讯自己亲手埋葬了。
《QQ音速》
停运时间:2019年12月31日
作为腾讯最早运营的网游之一,《QQ音速》曾作为“国内首款音乐竞速网络游戏”而备受腾讯和国内市场关注。同时在游戏刚刚推出、人气十分火热的2006年,甚至一度作为表演项目登上了WCG的舞台。近些年的手游市场中,像《神庙逃亡》《天天酷跑》这类跑酷游戏,以及《节奏大师》等音乐类游戏,都可以在其中找到《QQ音速》的影子。
作为一款音乐类游戏,从某种程度上看,《QQ音速》也算做是那个年代的抖音,带红了一批流行歌曲。 《将军令》《第一天》《今天你要嫁给我》等等,除了街边的发廊,听到这些歌最多次的地方,就是在这款游戏中。
然而陪伴用户12年的《QQ音速》也要说再见了。11月22日,《QQ音速》在官网发布了一则退市公告,公告中称由于开发商已经解散开发团队,所以无法继续更新后续内容,而且代理协议也即将到期。
不过实际上,《QQ音速》的原开发商为韩国Seed9 Games的大本营韩服也早在2014年1月10日就已经正式关闭,目前仅剩下腾讯运营的这一个服务器。QQ音速的退市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运营了十几年的游戏,除了停运以外,现在还可以选择趁着移动端的热潮,让IP在移动端上焕发第二春!腾讯经典游戏很多都走这个路线,还别说,大部分还算转型的不错,不愧是企鹅帝国啊!
《QQ飞车》
《QQ飞车》是首款腾讯自主研发的竞速类休闲网络游戏,也作为腾讯的“王牌IP”之一,游戏数据看起来十分亮眼,2012年时最高同时在线已超过300万,是全球首款在线突破百万的竞速网游和首款突破200万最高在线的国产休闲游戏 。不仅如此,QQ飞车又以正式比赛项目的身份成功入驻世界电子竞技最高舞台WCG,是最早进入WCG的国产自研网游。
这么厉害的“王牌IP”自然不会错过移动端的热潮。2017年12月27日,《QQ飞车手游》上线首日新进人数突破800万人次,分分钟突破了当年端游的记录,荣登App Store免费榜第一、畅销榜第二,创下了腾讯游戏首日新进人数的新纪录。 《QQ飞车》转型成手游后可谓是过的越发的滋润了!!
从游戏内容上来看,《QQ飞车手游》继承了端游上的基本玩法,如竞速赛、道具赛、排位赛、剧情模式等,保留了漂移、双喷、落地喷、空喷等操作,不论是否是QQ飞车的老玩家,都可以在手游中找到竞速的乐趣!
《QQ飞车》手游↑↑↑
《QQ炫舞》
《QQ炫舞》作为腾讯的“王牌IP”之一,在QQ系列游戏中战绩可谓是非常显赫,2008上线之后,在2012年同时在线已突破260万,根据2017年底的数据来看,总注册用户数已达3亿,游戏月活跃用户数达1200万。运营十年以来,《QQ炫舞》已占据国内音舞游戏市场90%市场份额 。端游目前依旧保持每个月一个版本更新的频率。
《QQ炫舞》端游↑↑↑
不仅端游依旧保持活力,《QQ炫舞手游》充分利用了原IP的热度,预约量在上架之前就达到了2000万,而在2018年3月14日正式公开测试后表现也不错,曾蹿升至App Store免费榜第二的位置。
《QQ炫舞手游》由端游原班人马保留了端游原汁原味的音舞体验。涵盖各种风格正版音乐的超大曲库,和超多的时装也和端游不相上下!虽然风头感觉还不及当年端游,但也算是在手游上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QQ炫舞》手游↑↑↑
《穿越火线》
“三亿鼠标的枪战梦想。”想必对喜欢FPS的玩家对这句话不会陌生。没错,就是2007年腾讯开始运营的《穿越火线》。2016年初,腾讯曾公布过一个数据,《穿越火线》同时在线突破了600万,这是FPS游戏的历史记录。 对比去年《绝地求生》同时在线突破300万引发的热议,你就知道当年《穿越火线》的热度。
而在《穿越火线》10周年的庆典上,腾讯公布了一个数据,端游方面CF10年间累计5.6亿的注册用户和超过100亿的电竞赛事观看人次。 《穿越火线》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腾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腾讯电竞梦开始的地方。虽然如今越来越多的射击类游戏超越它,但是地位依旧在那。
而《穿越火线》手游由于不断的与时俱进,现在也依旧十分热门,就拿2018年初游戏的“荒岛特训”版本来说,日活跃用户数突破2100万,最高同时在线突破300万,上线当天即登顶App Store游戏下载榜 ,屡次刷新吃鸡品类数据的上限,这个数据表现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由于对移动射击品类的优势奠定,以及战术竞技玩法的快速布局,《穿越火线》手游还入选了腾讯公司2017名品堂。《穿越火线》手游的入选,意味着它在这个全新细分品类的表现和作为排头兵角色对腾讯的意义受到了绝对认可。
《QQ自由幻想》
说了这么多个转型手游成功的,那就说说一个转型手游不那么成功的例子,那就是《QQ幻想》。即便你没玩过它,它也一定给你留下过印象。因为在QQ里,有5个系统默认头像,就是来自这款游戏。毫不夸张地说,玩《QQ幻想》,就是那时候最“潮”的事。
中间那行就是QQ幻想的头像↑↑↑
而且那时候因为每买一瓶营养快线,就会给一个CD-Key。可以到《QQ幻想》里换一个加血的营养快线道具,重点是:还送10个Q点(可以玩一天)。以至于那段时间学校里到处都能见到营养快线的瓶子。
《自由幻想》手游则采用了与端游较为一致的Q萌画风,在符合东方幻想的大背景下,通过3D的场景与人物构建还原了当年端游中最受还原的元素,例如熟悉的场景,经典的职业设定等等。
《自由幻想》手游↑↑↑
苟延残喘代表:《QQ堂》
运营了十几年的游戏,由于用户人数日益减少,热度逐渐衰退,大部分游戏会选择转型或者改版,但是也有游戏就被腾讯这么半死不活的放着,没错,小妹说的就是《QQ堂》。
《QQ堂》是腾讯于2004年推出的一款休闲游戏,起初的玩法创意源自于炸弹人。凭借QQ用户和QQ游戏平台的基础,QQ堂在那个网游不多的年代成为了一款经典的游戏。小妹记得曾经这款游戏可谓是家喻户晓,甚至一度出现整个网吧都在玩QQ堂的画面,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逐渐的这款游戏就很少有人玩了,到如今这个款游戏可谓是几近绝迹。
游戏的上一个版本是在2015年更新的,游戏首页轮播图放满了腾讯其它游戏的广告图,公告里的新闻也是多年以前的了,可以理解为腾讯只是最低程度的在运营《QQ堂》了,顺便压榨它剩余的一些价值。《QQ堂》确实没死,只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官网都是好几年的公告和其它游戏的广告↑↑↑
《地下城与勇士》是一款2D卷轴式横版格斗过关网络游戏,大量继承了众多家用机、街机2D格斗游戏的特色。无限连击的动作特性、极富多样化的职业分支、精准的操作与多样化副本让玩家玩起来大呼过瘾。
2016年,DNF的同时在线人数就突破了500万。 一度创造了当时的网游巅峰,打败了CF、跑跑卡丁车、魔兽世界等游戏,出现了整个网吧都在玩DNF的盛况。不仅如此,游戏还有官方小说和动画,腾讯正式走向游戏大厂之路可以说绝对有《地下城与勇士》的一份大功劳。
作为腾讯旗下端游时代的“四小龙”之一,《地下城与勇士》截至2018年已经经历了十个年头。在这个十个年头里,《地下城勇士》历经了端游、页游、手游的时代轮转,甚至连韩国的DNF手游都凉了,但却始终能够屹立不倒。
在2013年之后游戏行业的重心转向移动端之后,作为一款端游,他还可以保证用户年复合30%的增长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还记得那些曾经叫嚣着了要打败DNF的网游吗?↑↑↑
如今的DNF画面做得越来越好,玩法越来越丰富,突出了其多元化,在同类网游中,几乎找不到了第二款游戏有如此多的职业,如此多的装备,如此多的技能玩法。只不过目前玩家最喜欢的游戏类型为MOBA类游戏,虽然它打败了同类型的竞争对手,却抵不过大趋势发展下对它造成的影响。
小妹正经说: 如今的腾讯,早已不再是那个会在游戏市场上吃瘪的腾讯,我们也不再是当初偷偷去网吧打游戏的“小学生”,《王者荣耀》和《刺激战场》就像是新一代的《QQ音速》《QQ堂》,深深刻在了新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之中。历史就这样重复上演,但属于8090后的青春,却再也回不来了。
一个正经问题: 还有那些值得你怀念的腾讯游戏?
数据显示,2020年,各大网络视频平台共上新国产动画片114部,较2019年增加10部。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动画片质量的高低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更为直接。
据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您的小孩平时喜欢看哪部动画片”选项中,因内容过度成人化引发网友热议的动画片《精灵梦叶罗丽》位于第三名。
《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
在儿童群体中火爆的《精灵梦叶罗丽》
却因过度成人化引发争议
《精灵梦叶罗丽》讲述了一群守卫人类世界的夜萝莉,为抵抗来自魔法世界坏女王的入侵,奋力抗争的故事。其天马行空的“魔法”故事、与坏人斗智斗勇的历险经历、角色们变身的过程、精致漂亮的服装等因素都是备受孩子欢迎的原因。
但高热度背后,《精灵梦叶罗丽》却并未赢得高口碑。有媒体指出该动画以保护环境、讴歌友谊立意,内容中却充斥着主角配对、同学间吵架、攀比陷害等情节。
比如在角色设定上,女性角色只是五年级小学生,但变身后全都变成腰细腿长、着装性感的成年形象。
其人物关系还可能引导早恋。
剧中还涉及嫌贫爱富、物质崇拜等内容;女性反派角色日常对女主角行使包括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校园暴力;还包含许多吵架、设计陷害等剧情。
对此,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回应,已经要求该公司进行核查整改,该公司已修改容易引起歧义的内容,并在相关播出平台进行替换,下一步将组织专家对作品进行全面审查。
给孩子看的动画片?
还是适合成年人看的动画片?
《报告》中提到,经统计,21部动画片共梳理出1465个问题点。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居上说:“一些动画中暴力犯罪元素时常涉及,儿童会有一些危险的模仿行为。有些动画存在一些阴暗的黑化元素,动画的剧情也偏向成人化,强行植入广告的行为也逐渐泛滥。”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动画片中的一些不当内容很容易被孩子接触到,但孩子对这些内容无法作出恰当的分辨。早在2013年,江苏就有小朋友模仿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烤羊肉串的剧情,做“绑架烤羊”游戏,导致同伴大面积烧伤。
居上表示,首先,学校和家庭对于儿童观看动画片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开放的网络平台,还有家长目前这种‘甩手’的放手教育,它实际上就是把看动画片的选择权利基本上放任给孩子,这也会造成儿童对于一些不良动画片接触的可能性。”
居上表示,目前动画片存在一种泛成人化的现象,有一些是只适合成人看的动画作品,但是未成年人都能够轻易在网络或电视上看到,所以当下动画分级制度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必要。
动画不是孩子们的“专利”
专家:动画分级制度是“双赢”
动画分级制度是指针对动画作品的不同受众,按年龄段加以区分分级,并对不同级别的动画作品,规定相应的播出范围、播出时段和收看受众的制度。
目前,动画已不再是孩子们的“专利”,而是越来越向全年龄段发展。
动画片导演陈志宏曾导演过3D版《大闹天宫》、《新愚公移山》等动画片。他说,江苏消保委调查报告中反映出的问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如果我国动画片可以开始逐渐实行分级制度,无论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是对动画创作者而言,都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陈志宏:从观众和家长的角度来说,因为小朋友看到的都是无差别的动画片,家长也没有精力,甚至没有能力去甄别到底这个动画片适不适合小孩。
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因为现在动画片在创作的时候,针对的年龄段非常精准,比如我们现在做一个学龄前儿童看的片子,高中生或者初中生就会在网上骂,这片子太幼稚、太说教,实际上我们觉得挺委屈。
陈志宏认为,动画片分级制度,将会丰富我国动画从业者的创作,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看到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片子。
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陈志宏:实际上,我们又缺少一个标准,到底哪个年龄段的人,他能接受到什么样的内容?这不但需要影视工作者、少儿工作者,甚至需要儿童心理工作者参与进来,制定一整套方案。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教授李丹林也表示,移动互联时代,动画片实施分级制度实施起来,在现实层面会面临社会观念、制度建设等多重难题。
李丹林:移动互联时代,甚至小朋友自己也可以人手一个接收终端的情况下,即使有了分级制,如何确保分级制能够很好地被运用,确保小朋友不看到他不应该看到的东西,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动画片不是孩子的“专利”
但给孩子看的动画片一定要“幼稚”
希望小朋友和“大朋友”都能看到
适合自己的动画片
来源: 央广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