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徐克监制编剧,袁和平执导,大鹏(董成鹏)、倪妮、李治廷、周冬雨、伍佰及柳岩等众多演员联袂演出的奇幻3D大片《奇门遁甲》,将于2017年12月15日贺岁档公映。近日,预告片以病毒纪录片的风格在9月19日全国青岛院线推介会中,首次向全国院线曝光。
《奇门遁甲》首发神秘预告片 五大主演集体亮相
《奇门遁甲》自去年7月底杀青以来,一直“深藏不露”。 近日,首次曝光的预告片有别于常规剪辑视频,通过神秘录像方式,制造出奇幻类型电影前所未有的新鲜质感,是今年电影预告片中独一无二的特色风格。
视频中,大鹏(董成鹏)、倪妮、李治廷、周冬雨、伍佰,以及“雾隐七子”谢苗、许明虎、张艺泷、梁达宏、孙明明、张林、杨一威等众位大咖主演纷纷出现在视频中,讲述了“一场武侠大战外星来客后寻找曾经失忆战友”的离奇故事,并喊话放出“保卫地球,就靠我们了”的口号,放大了粉丝们神秘奇异的好奇心。可见,影片对各角色精彩的打斗场面、人物间复杂的感情纠葛等,都由这段神秘录像引出成为本片的亮点。
徐克对于影片秉承着“保持神秘感”的态度,预告片也毫不例外,袁和平则表示:“功夫与奇幻,还能够有哪些可能性,我很好奇。”
两大导演打造“奇幻之王”
该片是“功夫之王”袁和平与“奇幻之王”徐克继《黄飞鸿》、《黑侠》以及《蜀山传》之后的又一部神奇力作,自然更是吸睛无数。作为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奇幻动作片,《奇门遁甲》将颠覆传统的概念,重新定义奇幻并全新解读“奇门遁甲”这个中国亘古以来神秘且难解的玄学之题。而徐克和袁和平的再度强强联手,势必对中国经典武侠题材延展的同时带领观众开启中国古装奇幻类电影新篇章。
在电影《奇门遁甲》中,特技可以是卖点,但绝对不是噱头,徐克虽以擅长使用特技闻名,但同时他讲故事的手段是非常纯熟的,可以说每部优秀的电影都是将其天马行空的一面与其严谨的叙事逻辑相结合的产物。
郭靖与杨过、张无忌相比,虽然在后续的故事中角色逐渐被淡化,但他仍然是《神雕侠侣》时代的精神领袖。他在整个神雕时代的江湖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在《倚天屠龙记》中,已经过去了百年,神雕侠侣的踪影早已消失。当黄衫女说出“神雕侠侣、绝迹江湖”时,包括张无忌在内的群雄都感到困惑。尽管如此,郭靖的名字在后世江湖中仍然响彻云霄。一提到郭靖,群豪都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侠士,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一切。然而,根据原文的设定,虽然郭靖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但他留下了三个传人。一个是侠肝义胆、正直无私的倚天主角张无忌。为什么说张无忌是郭靖的传人呢?原因是整个《倚天屠龙记》围绕着“倚天剑屠龙刀”展开,而在故事的结尾,张无忌最终从黄衫女手中接过了倚天剑内的《九阴真经》和屠龙刀内的《武穆遗书》。张无忌不仅继承了郭靖所留下的兵法秘籍,还接过了郭靖驱逐鞑虏、保卫河山的战旗。
此时的张无忌已经将个人恩怨置之度外,他带领江湖众人共同对抗蒙古人的阴谋,一次又一次挫败了他们的计划。由于张无忌继承了郭靖的兵法秘籍,并成为了驱逐鞑虏的接班人,因此可以说他是郭靖的传人。尽管在个人感情方面,张无忌有些优柔寡断,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绝不含糊,正如金庸在《后记》中所说的:“这三位男主角的性格截然不同。郭靖诚朴质实,杨过深情狂放。而张无忌的个性则更为复杂、软弱。”郭靖的牺牲和张无忌的继承使得郭靖的精神在江湖中得以延续。尽管郭靖已经离世,但他的名字和事迹仍然被后世传颂。他以自己的行动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侠义精神,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传人张无忌继承了他的遗志,并成为了江湖中的一位英雄。郭靖和张无忌的故事给我们启示:侠义精神不仅是一种个体的品质,更是一种社会共识,一种价值观念的传承。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传承和弘扬侠义精神,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作为读者,我们也要思考:在当下这个社会,侠义精神是否还存在?我们是否还有郭靖和张无忌这样的英雄人物?正如金庸笔下的江湖世界一样,我们是否还能看到那些为国家、为人民义无反顾的人们?如今的社会似乎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和功利,很少有人愿意为了更高尚的目标而奋斗。我们需要反思并重拾侠义精神,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最后,我想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你的眼中,什么是真正的侠义精神?你认为我们如何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期待听到你们的评论和观点。郭靖:侠肝义胆的传人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郭靖是一个伟大的侠士,他的事迹被广为传颂。他不仅自己身怀绝技,更是传承了侠肝义胆的精神,成为了侠道的楷模。然而,郭靖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他的人生带给我们更多新的启示和思考。本文将探讨郭靖的三个传人,他们分别是:侠义之人的传承者、黑化成魔的后代和开国功臣的接班人。
他们的命运印证了侠义精神的重要性,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反思。一、侠义之人的传承者郭靖传人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张无忌,他不仅与郭靖有相似的成长经历,更是继承了郭靖的侠义精神。与郭靖不同的是,张无忌的侠气更加浓厚。他在冰火岛长大,不知道人心险恶,不计较个人利益,因此能够大胆地伸出援助之手。在金庸先生的笔下,张无忌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经历了爱恋、背叛和悔悟等多个阶段。他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侠义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告诉我们,侠义并不是轻易能够继承和传承的。二、黑化成魔的后代郭靖的传人中,有一位堕落成魔,这个人就是周芷若。周芷若是一个有天赋、有野心的女子,她通过各种手段,得到了屠龙刀和倚天剑,并掌握了其中的武功秘籍。然而,她没有继承郭靖保家卫国的精神,反而因个人恩怨而做出违背侠义之事。
在屠狮大会上,周芷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企图杀害谢逊,这个行为不仅违反了侠义道德,而且也危及了张无忌的安全。最终,周芷若堕落成魔,成为了侠义世界中的反派角色。周芷若的故事告诉我们,侠义精神需要时刻坚守,不能因个人恩怨而偏离正道。三、开国功臣的接班人除了张无忌以外,郭靖的传人中还有一位成为了开国功臣,他就是徐达。徐达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将领,他在张无忌的指引下,得到了《武穆遗书》的传承,从而成为了一位无敌的将领。历史上,徐达在北伐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明朝的开国功臣。徐达的故事告诉我们,侠义精神并不仅仅存在于江湖侠客之间,它也可以在战争中得到体现。侠义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成就伟业。总之,郭靖的传人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展现了侠义精神的多种形态,同时也告诉我们,侠义精神是如何得以传承和发扬的。
我们应该珍视侠义精神,坚守道德底线,助人为乐,为社会和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思考题】你身边有没有类似于郭靖这样的“侠肝义胆”的人物?请分享其故事,谈谈你的感受。徐达:郭靖的传人之一,明朝的开国功臣明朝开国功臣徐达,被誉为“万里长城”,他的英勇事迹备受后世赞颂。作为郭靖的传人之一,徐达接过了郭靖的战旗,连败元军,最终将蒙古人赶出了中原。他的事迹使得他成为明朝开国“六王”之首。郭靖的离世留下了三位传人,其中徐达作为明朝的开国功臣,成为了郭靖传承的重要一环。徐达的出身并不显赫,但他却凭借着过人的智勇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成为了明朝的重要功臣。他曾经接过郭靖的战旗,带领军队连战连捷,最终将元军赶出了中原。他的战绩使得他被誉为“万里长城”,成为明朝开国“六王”之首。徐达的英勇事迹不仅赢得了民众的敬佩,也为明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徐达的成就离不开他对郭靖的传承。
郭靖是一个侠肝义胆的英雄,他的精神和品德对徐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徐达继承了郭靖的战旗和思想,将其发扬光大。他不仅继续了郭靖的抗战精神,还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徐达的成功是郭靖传承的生动体现,也是他作为郭靖的传人所做出的贡献。然而,郭靖并不仅仅只有一个传人,除了徐达之外,还有张无忌和周芷若。张无忌是一个侠义之士,他的勇敢和正义感使得他成为了郭靖的得意弟子。虽然他曾经黑化成魔,但最终他选择了正道,成为了一代宗师。周芷若则是一个极富才情的女子,她的聪明和机智为郭靖传承增添了一抹亮色。这三位传人各有所长,各自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上所述,郭靖作为一个英雄的传奇人物,留下了三位传人,他们分别是徐达、张无忌和周芷若。徐达作为明朝的开国功臣,继承了郭靖的战旗,以自己的英勇和智慧,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无忌和周芷若也各自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了郭靖传承的重要一环。郭靖的传承不仅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和品德的传承。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呼唤着我们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需要有更多的人像郭靖一样,拥有侠肝义胆的精神,勇往直前,勇于担当。同时,我们也需要有更多的人像徐达一样,继承和发扬郭靖的传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只有通过传承和发扬郭靖的精神,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后,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作为现代人,我们如何传承和发扬郭靖的精神?我们应该如何将侠肝义胆的品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请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和看法。
楚原走了。
这次是以离世的新闻刷了屏,距上一次刷屏已有四年,2018年,他获第37届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说出了声情并茂、饱含哲理的感言。
他回顾了从影生涯的沉浮:
“我破过香港的卖座记录,老板立刻跟我说工资加十倍,各个都说我是香港最幸运的导演。十年后,我的戏不卖钱,拍完几部扑街片,又想拍《天龙八部》。开机前,方(逸华)小姐撕了通告不让拍,去了办公室问我:谁让你拍《天龙八部》的,亏本了你可以赔吗?楚原你根本不会拍电影!那时候都说我是邵氏公司最难堪的导演。”
也总结了人生的感悟:“‘人生’这两个字,就是‘欢声’同‘泪影’四个字砌的。”更以保尔·柯察金的话做结:“当你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那你就可以骄傲地说,你不负此生。”
彼时,年过八旬的楚原骤然在抖音、B站上获得超多流量。
虽然,很多人不识楚原,不知为何得终身成就奖,只知这一段被媒体放大标黄配乐的感言。与之呼应的是,有媒体报道楚原去世的消息称“知名演员去世!曾拍摄电影上百部......”
在好些人眼中,楚原是TVB的甘草绿叶,是慈眉善目的如来佛祖和三元公公,或是成龙电影中的反派。而作为导演的楚原,像一个被困在固定时间里的无人知晓的电影老人。
《警察故事》中的楚原(图源于网络)
这个困境,既体现在新生代观众对于楚原的无感无知,也体现在感言中方逸华小姐撕了通告,说一句“你根本不会拍电影”。
细究此话,绝非字面上的“不会拍”,需添加时间状语,是“你根本不会拍现在的电影”,楚原已是过去时,方逸华宣判了楚原的时间监禁。
时间的欢声和泪影
“我破过香港的卖座记录”绝非一句空话。
当年,邵氏掌门人邵逸夫因嫌李小龙开出的片酬太高,而拱手将之“让”给对手嘉禾公司。不想李小龙成为嘉禾的王炸,《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都是票房炸弹,雄霸榜首,炸得邵逸夫既惊且悔,始终“拆弹”无方。
直到1973年,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以562万港币票房成为总冠军,将亚军“送”给《龙争虎斗》,成为当时香港开埠以来的最高票房记录,邵逸夫才眉头舒展,据说在庆功宴上一反常态地喝高了。
《七十二家房客》剧照(图源于网络)
打败李小龙,固然打动邵逸夫,但只一部戏还不够。
《七十二家房客》之后的楚原,票房惨淡,几乎无戏可拍,就看了不少金庸、古龙小说,想拍武侠片,几个剧本都没打动邵逸夫,直到好友倪匡助阵,才获准拍摄《流星蝴蝶剑》,噱头之一是这部小说仿照《教父》写的。
而电影《教父》1973年在香港上映,票房309万,综合排名第四,第一名就是上文说的《七十二家房客》。
没有狄龙、姜大卫这些邵氏当红小生阵容,楚原靠着新买来的枫叶布景,硬是拍出了古龙的诡异写意,以近160万的票房排在1976年的港片第10位,榜首是《半斤八两》。同年推出的《天涯明月刀》票房也过百万,排在第24位。
自此开启楚原的古龙武侠时代,到1982年《楚留香之幽灵山庄》,楚原拍摄了近20部古龙电影,成为他导演生涯的高光时刻,邵氏高层给楚原的合约都是每年四部电影,每部二十万,也就是感言中所说“老板立刻跟我说工资加十倍,各个都说我是香港最幸运的导演”。
古龙小说很难可视化,公认的难拍,当有人可以将古龙十几部小说搬上银幕,将不可能变为十几种可能,无论是电影迷,还是古龙迷,都要啧啧称赞。
楚原与古龙,用影评人秦天南所说,从唯美、主观、浪漫、超现实上来说,楚原与古龙就是精神上的一对孪生子。楚原与邵氏,他是工整作业的员工,不超支,给什么条件都不挑剔,老板自然乐得重用。
楚原亦不负众望,1977年的《楚留香》票房超250万排第5名,《三少爷的剑》《多情剑客无情剑》都超160万,双双挤进前20名,《白玉老虎》超150万,《明月刀雪夜歼仇》超140万,“楚千万”的名头实至名归。
1978年的《绣花大盗》《蝙蝠传奇》《萧十一郎》票房都超148万,居前20名。1979年,《绝代双骄》超400万,第4名;《圆月弯刀》超247万,第13名;《孔雀王朝》超175万,第22名。1980年,《英雄无泪》在台湾收2000万票房,在香港不如《名剑》《白发魔女》《飞狐外传》等同类型片。
1981年,《魔剑侠情》票房超430万,排第15名,《决战前后》超140万,已在50名外。1982年,《幽灵山庄》《浣花洗剑》都超120万,排名已是80开外,票房第一第二的《最佳拍档》《龙少爷》都以千万计。楚原的古龙时代以及楚原+古龙的票房神话至此终结。
古龙(左)与倪匡(图源于网络)
1983年,楚原拍摄了和古龙文风很像的黄鹰小说《大侠沈胜衣》,票房86万,差点跌出百名,比张鹏翼执导《楚留香大结局》的140万票房差点少一半。
1984年楚原拍了《倚天屠龙记》同人《魔殿屠龙》,票房65万。那时的票房冠军“最佳拍档”系列都是2000万起底,《女皇密令》接近3000万。
魏君子在《香港电影史记》中说:“至于80年代的邵氏,旗下能够对撼嘉禾、新艺城的只有王晶的摩登笑片(《花心大少》、《青蛙王子》)和张坚庭的生活喜剧(《表错七日情》、《城市之光》),除了这两位新锐精英外,其他影人则多囿于低成本的小规模制作,蜕变成庸碌无为之辈,甚至张彻、楚原、刘家良亦无昔日屡创票房神话之勇了。”
神话变为庸碌,欢声便成泪影,才会有方逸华说“不会拍电影”的难堪。楚原被彻底困在1970年代,不只是电影生涯的受困,也是电影生命的受困。
方逸华(图源于网络)
纵观给楚原带来“幸运”的古龙电影,就品质而言,属于开局即巅峰,《流星蝴蝶剑》之后,水准一路走低。《流星蝴蝶剑》成了楚原的拍摄模板,从布景到演员,都是同款配置。
楚原既是勤快的,一年的作品数量相当可观,工作繁忙,在片场精力充沛,被称为“片场动物”;他也是懒惰的,将自己作为流水线上的量产工人,只做搬运复刻,没有艺术开拓,结果是同一个导演用同一批演员同一个场景拍同一个作者的小说,越拍越差,直到绝路。
他主张什么流行拍什么,但在商业和艺术的舒适区里保持躺平姿态,从空巷到扑街,不过几年光景。所以,他也承认《多情剑客无情剑》、《英雄无泪》“已经很烂了”。
《英雄无泪》里的赵雅芝(图源于网络)
这些电影更无法成为媒体标签的“宗师”“大师”的基座,因为标准化量产的工业品,商业流量和艺术含量都与时间成反比,随着时间流逝,既无法赢得当时的观众,更无法赢得以后的观众,在时间中难以突围,不具备经典和传世的意义。
楚原更像是电影工厂的高级工,没有振兴电影的雄心,也没有掌控工厂的野心,如同古龙笔下的胡铁花,没想过要当绝顶高手、江湖救星,只要能酒足饭饱,还有人提及“花蝴蝶”,就心满意足了。
吴孟达扮演的胡铁花(图源于网络)
同代的时间突围者
楚原与李翰祥、胡金铨、张彻被誉为“邵氏四大导演”,李翰祥拍的是戏曲片和风月片,其他三位主攻武侠片。三者相比,楚原是被时间所困最早也是最牢的一位。张彻走得更远一点,胡金铨则是走向了时间的诗和远方。
四大导演(图源于网络)
李翰祥在《三十年细说从头》中说:胡金铨拍了部《大醉侠》,成绩不错;
张彻也拍了部《独臂刀》,一下子达到了邵逸夫先生的理想,打开了“新式武侠片”的大门……启蒙了邵逸夫先生所理想的新式武侠片,罗维和吴思远将之发扬光大;
至楚原和古龙的合作为之一转,洪金宝和成龙更上了一层楼的话,那我们希望从这部香港和大陆武师合作的《少林寺》开始,将侠情技击片更推进一步。
胡金铨、张彻是新武侠电影的拓荒者,将武侠片从黑白拍成彩色,主题“软件”和服化道“硬件”都破旧立新。
《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将二者称为“首开武侠片热潮之先河的两位导演”,徐皓峰也说“武打片最早大师级的导演有两位,张彻和胡金铨”。
《大醉侠》剧照(图源于网络)
《大醉侠》后,胡金铨不受邵氏待见,远走台湾,拍出了《龙门客栈》《侠女》等经典,所以严格说来,胡金铨不能算是邵氏导演。
除《龙门客栈》在港台和泰国、韩国取得高票房,即便《侠女》在戛纳获奖,胡金铨的电影多是叫好不叫座,与邵逸夫的“唯利是图”背道而驰,无法在邵氏立足实属必然。
邵氏电影LOGO
张彻固守邵氏,武侠片和功夫片齐拍,缔造强烈硬核的阳刚美学,终于将女主角霸屏掰到“男色”当道,王羽、狄龙、姜大卫、陈观泰等成为银幕宠儿。
《大醉侠》的主角岳华没有火过配角“金燕子”郑佩佩,张彻拍《金燕子》时郑佩佩已成了王羽的背景板。
楚原则是新派武侠电影的继承发扬者,拍的最多是古龙电影,也拍金庸、黄鹰,都是新派武侠小说。
如果说张彻和胡金铨引领了新派武侠电影,楚原则是将新派武侠小说可视化的得力推手,实现了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的新派双融。
楚原和古龙(图源于网络)
邵氏王朝里,争名夺位屡见不鲜,尤其是敢称“邵氏公司,张家天下”的张彻对于名位极其看重,与李翰祥文斗,与程刚(程小东父亲)武斗,既是导演,也是邵氏谋臣,有独揽拍摄资源、壮大导演番位的野心。
所以当邵氏从台湾请来《路客与刀客》的导演张曾泽时,张彻感到地位受到威胁,用尽权谋手段,对张曾泽欺负加挤兑,让作为最佳导演的张曾泽在邵氏毫无用武之地,只能黯然离去。
张彻作品(图源于网络)
但张彻对楚原并无龃龉,而且张彻的班底演员,经常出现在楚原的片中,狄龙、姜大卫都是张彻爱将,别人未必碰得,楚原却能用之,证明了“楚原人缘最好”的说法。
另一方面,将电影作为事业乃至霸业的张彻,看得出楚原没有野望,纯粹将电影作为职业和工业,即便票房出彩,对自己并无威胁,可以相安无事,也乐得做好人。
楚原和姜大卫、尔冬升兄弟(图源于网络)
二者相较,张彻从1960年代到1990年代,一直奋战在影坛,除了早期的《阿里山风云》等片,主业还是武侠片和功夫片,并形成个人风格化的暴力美学、阳刚趣味,善于培植演员,巧妙运用演员间的化学反应来黏合观众。
如果说,楚原拍片虽有主导,资源配置并不缺少,但他并无创造的主动,作品只有横向的复刻,并无纵向的递进。那么,张彻无论在演员还是在故事皆有极强的主动,演员弟子分代际,故事也会更新换代。
一个“独臂刀”,可以衍生出《独臂刀王》《新独臂刀》等片,每一部都有新卖点。可谓既培养了大批人才,也留下了优秀题材、风格美学的遗产,被香港影坛后辈所汲取吸纳,才会有吴宇森的风格传承(《喋血双雄》),有徐克的题材传承(《刀》)。
张彻电影海报
而且,张彻、楚原在类型上有相互补充之效。
张彻虽是武侠片导演,其实功夫片居多,就是赤膊拳头式的作品,即便是古装刀剑,也是裸身盘肠的趣味,仍是民国感、现代感。
而楚原填补了古装武侠的缺项,出手就是宗师级别的古龙小说,较之张彻更有一番古风韵味、文艺气质,但又与胡金铨电影的文化特征和人文气质迥异。
楚原、张彻注重电影观赏性,武要打得好看专业,侠要扮得有型有样,借助邵氏的武指团队和明星天团,无论武的呈现、侠的展现,都是工业美学级别。
而胡金铨的标准是,武要打得有文化传统,一板一眼有腔有调,侠要扮得有传统文化,一伞一剑书卷气度,因此他的武侠片节奏更慢,但更加考究、讲究,甚至更加学究,毕竟胡金铨是历史专家级别。
胡金铨为“侠女”徐枫整理造型(图源于网络)
胡金铨的电影艺术要求更高,甚至有过于重视艺术性而压缩观赏性的极端。《侠女》中一场深夜奔跑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需要耐着性子看下去。甚至为了一个天气的变化,寻找到合适的光线,一直等待。
如此精雕细琢,电影的成色自然不同。在张彻、楚原一年可以拍多部电影的时候,他一年才拍一部甚至三年一部,为的就是品质(当然也可能不像那二位容易拉到投资)。
如果说楚原的武侠电影是传抄,属于场地、布景、原著、演员的重复利用;张彻的武侠电影是传承,培养了弟子,打造了IP。
那么胡金铨的武侠电影是传世,能够成为艺术经典,突围时间,被后世所钟爱和研究。李翰祥在自传中提出:“不管怎么说,咱们讲金铨是现阶段全中国最好的导演之一,那是绝无异议的。”
李翰祥和胡金铨(图源于网络)
同样面对金庸,楚原交出了《倚天屠龙记》《书剑恩仇录》,张彻交出了《射雕英雄传》《飞狐外传》,要么以既有配置流水拍摄,要么以个人趣味杂糅呈现,都离金庸很远。
胡金铨本可交出《笑傲江湖》,可惜心愿未遂,在属于他的时代,被商业所不容,在新的纪元,仍旧如故,但若没有他,徐克版的《笑傲江湖》不会有那样的服装、布景以及质感,这也是徐克离金庸最近的一次。
江湖再无金大侠(图源于网络)
楚原发表感言那一年,金庸在十月底去世,楚原没有拍成金庸的《天龙八部》,这是他最难堪的一件事。
楚原能将最难可视化的古龙小说拍出十几部,照样可以将难以电影化的金庸小说拍出来,只是被困在邵氏影棚空间和邵氏王朝时间里的楚原,注定无法交出一份经典答卷。
但我们感谢楚原先生在电影时代给我们带来的银幕古龙武侠,在电视剧时代饰演的慈祥邻家大叔,在网络时代贡献的顶流获奖感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