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一代经典下载工具——QQ旋风

QQ旋风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互联网下载工具,下载速度快,占用资源少,界面清爽简单。这个 一度被很多网友称为良心产品的工具,现在也死亡了...

今天QQ旋风在官方正式宣布将于9月6日停止运营,距离停服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QQ旋风官方表示,请各位用户在9月6日前将旋风资源转出,过期后资源数据将会被删除,无法转出、恢复或进行其它操作。

QQ旋风是腾讯在2008年推出的一款下载工具,其一切功能向其竞争对手看齐。2009年11月迅雷推出了离线下载服务,收取会员每月10元服务费。QQ旋风在2010年4月也推出了离线下载功能,只要是QQ会员即可享受离线下载功能,同时一个月10元QQ会员费保持不变,吸引了大量迅雷用户转用QQ旋风。2013月7月推出QQ旋风4.4版中,再次跟随迅雷步伐,新增了云播放功能,会员只要有种子文件即可观看应对视频。

2014年11月11日腾讯宣布,QQ旋风云播放功能已于11月7日暂停服务,QQ会员无法通过种子文件来在线观看视频,下载文件也变得日益困难,软件更新变慢,最新版是2015年11月19日更新的4.8.773.400版,腾讯何时结束QQ旋风服务只是时间问题。

QQ旋风这一功能关闭,相信迅雷用户数量还将进一步增长。就目前来看,迅雷笑到了最后,它至少还活着……

看看如今的迅雷,虽然一家独大,但从每个季度4000万美元左右的营收以及最近7个季度的连续亏损来看,迅雷算不上一家上商业上特别成功的公司。可在下载服务这个领域,太成功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现在我们几乎可以定论,下载工具是中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一种历史阶段的产物。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其他地区,都没有见到这么多的下载工具蓬勃发展。 下载工具是那个年代的装机必备,迅雷曾经的竞争对手至少包括电驴、快车和QQ旋风,如今还能够正常使用的只有迅雷了。

最早停止下载服务的时间的是VeryCD电驴。 2011年1月,VeryCD关闭下载服务,盗版以及视听服务牌照成为其最致命的弱点。

迅雷的势头曾一度为网际快车所压制。据《南方人物周刊》报道,迅雷起飞的2004年,侯延堂(网际快车创始人)迷上了《魔兽争霸》,网际快车更新停滞,这个无厘头的缘由,给了迅雷翻盘的机会。 在随后终端和市场环境急剧变化下,网际快车也没有更多的应对措施。其软件的更新最终停留在了2015年3月,如今已停止服务。

所有下载工具的“失败”,逃不开盗版原罪。尤其是当下载工具作为一种生意,盗版为业务发展盖上了大理石一般的天花板——别想上市,别想寻求海外融资,别想突破海外市场,别想规规矩矩合理合法的赚钱。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电脑报新媒体矩阵更多精彩

为什么在微信的阴影下,QQ依然是中国第二大APP?

编辑导语:微信是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自推出以来,就迅速的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成为了中国第一大APP。相比之下,QQ则失去了大量的用户。在微信的阴影之下,QQ为何还能成为中国第二大APP呢?它又该如何与微信共存呢?本文作者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

中国第一大APP是哪一个?

当然是微信。

那么第二大APP是哪一个呢?

答案是已经21岁的互联网“化石级”产品——QQ。

QQ的今天月活用户居然高达7.35亿,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第一名的微信和第二名的QQ居然同属即时通讯领域。

数据来源:Trustdata(2020.3)

那么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来了:

为什么在微信吞噬一切的同时,还有一个另一个同类产品做到如此巨大的体量?有了微信为什么还要QQ呢?到底是哪些人在用QQ?QQ到底解决了神马痛点?为什么我和我身边的人都不用了但QQ依然如此强大?为什么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没有出现在这两个同类应用之间呢?

中国的科技媒体从业人员大部分由于本身早已不用QQ,QQ也成了一款在这一人群中非常没有存在感的应用,于是行业内很少有人特别关注这个问题,今天卫夕就和大家一起来好好聊一聊QQ这只“房间里的大象”。

已经有了微信为什么还要一个QQ?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历史。

其实在9年前微信诞生的时候,业界的问题和今天完全相反:那时候,中国网民疑惑的问题是——已经有了QQ,为什么还要一个微信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简单地说,是因为有着沉重PC包袱、功能复杂的QQ承载不了“轻量级移动IM”这一基础设施的重任。

比如“离线、在线、隐身”这种状态是QQ最深入骨髓的特征;而移动IM的重要逻辑则是永远在线,这一产品矛盾几乎无解,至今QQ依然保持了在线状态这一重要功能。

在线状态是QQ诞生时就存在的“灵魂功能”

再比如:QQ五花八门的各种“钻”体系、QQ秀、QQ空间复杂的功能几乎不可能让一个刚刚使用智能手机的50岁三线城市大妈快速上手,曾经引以为傲的个性化和PC端的包袱成为了QQ走向“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拦路虎。

于是这时候微信就诞生了,微信做到了什么?

它在任何一个功能层面都做到了最简洁:最简洁的注册登录、最简洁的聊天界面、最简洁的群聊,最简洁的朋友圈,最简洁的支付……..

它一开始就是为所有中国人设计的,如果你没办法理解这种简洁,我说一个简单的结论你就明白了——微信几乎是中国诸多不识字的老人唯一会使用的APP。

没错,“不为任何一个群体订制”成就了微信这一国民应用,迅速取代了QQ成为使用最广泛的通讯应用。

这时候摆在QQ面前的难题是:QQ怎么办?QQ接下来的生存空间在哪里?这是一个关乎QQ生死存亡的终极问题。

要知道滴滴收购快的之后,快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优酷收购土豆之后,土豆就被战略放弃了。

如果没有找到正确的定位,QQ存在的必要性这个重要问题就要打一个巨大的问号。如果也将自己定位为即时通讯基础设施,QQ必然会和微信陷入同质竞争的残酷红海,但如果不进行同质竞争,QQ可以打哪些差异点呢?

移动网络初期im即时通讯竞争的残酷红海从公开的资料看,QQ团队经历了漫长的摸索和尝试,最终给出的答案是——年轻化。

没错,这是QQ今天依然保持了中国应用榜单亚军最核心的原因,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年轻人会喜欢QQ呢?QQ到底给年轻人带来了什么?微信为什么就满足不了年轻人的需求呢?

有人说,这很简单嘛,是因为年轻人不愿意让他们家长看他们的朋友圈呗,这是思考上的懒惰,真相并没有这么简单。

要真正回答这个问题,先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这届年轻人。我把年轻人定义为95-05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这群人高达2.6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8.9%。

那么这一代年轻人到底有什么本质特征呢?

卫夕看了很多文章分析来分析去都没有讲清楚,各种报告对年轻人的描述都是清一色的——“叛逆、追求个性、敢于表达、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渴望自由……”

注意:这些是所有年轻人的普遍特征,并非这一代年轻人独有的特征。

那么,这一代年轻人和以前的年轻人、和他们的父辈到底有什么真正区别呢?

一、这届年轻人独有的特征

1. 独生子女

1982 年计划生育正式开始实施,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因此95-10这一代是整个中国历史中绝无仅有的结构化独生子女一代。

这意味着这一代人几乎都是在没有同龄兄弟姐妹的环境中成长,因此他们对于社交和沟通的需求会比任何一代人都要强烈。

2. 巨大的升学压力

在经历改革开放高歌猛进之后,随着向上跃迁和野蛮创富机会在客观上减少。

无论是城市中产阶级农村家庭都将教育视为子女巨大的投资,这直接给了这一代年轻人在学业上有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尽管有强烈的社交需求但客观上现实层面的社交时间并不多。

3. 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

“世界工厂”是中国经济奇迹最重要的支撑,而这背后的一个重要代价就是中国独有“留守儿童”,每一个东莞女工的背后可能都有一个留守在湖北大山里远离父母的孩子。

同时社会流动性变大和婚姻观的现代化也让中国的离婚率在过去三十年大幅度上升,留守和单亲都给了这一代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更加需要社交的独特环境。

4. 互联网原住民

和他们的父母上中学、上大学后才拥抱互联网的移民不同,新一代年轻人几乎都是一出生就互联网原住民,一个一岁半的婴儿拿到一本杂志会自然地用手指左右滑,因为他默认所有的图片都应该是像iPad一样可以滑动的。

对这一代年轻人来说,互联网就如呼吸般稀疏平常,他们默认这是完整世界的一部分。

5. 巨大的代际差异

这一代人和他们的父辈在成长环境是截然不同的,两代人的时间,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和美国、日本、法国的年轻人不同,在现代中国成长的这代人和他们的父辈在眼界、知识上、价值观、生活习惯上都有着截然的区别,这在客观上加大了两代人的沟通成本和代沟,年轻人和同龄人的社交需求越发强烈。

总结成一句话:作为独生子女和互联网原住民的新一代的年轻人,在代沟、升学压力、留守等时代因素影响下,社交渠道收窄的他们更倾向于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娱乐和社交线上化。

没错,社交和娱乐的线上化是理解这一代年轻人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而QQ恰好非常透彻地满足了这代人的需求,QQ是如何做的呢?它到底是如何从强大的微信阵容中虎口抢食的呢?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极度敏感、感知能力最强的时期,这种青春期的小心思、小举动、小功能只有腾讯的产品经理拿捏的最为清楚准确。

其实即便是80后也早已领教过QQ曾经“隐身对其可见”、“在线对其隐身”这些深刻洞察人性的小功能。是的,为了服务好年轻人,今天的QQ很多功能已经到了众多曾经的80后难以直观理解的程度了。

二、QQ的功能升级

QQ为了吸引年轻人,做了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QQ整个应用变成了一款年轻人的“社交大游戏”,用QQ其实是在玩游戏。

1. 把QQ秀升级成厘米秀

年轻人以最具想象力的风格设置自己的虚拟形象:

2. 把偷菜升级成了偷胶囊

好友之间互相收割,这个游戏似乎穿越了时空,长盛不衰。

3. 发红包可以设置语音口令

抢红包的人必须发一段指定的语音,比如“我好猥琐!”

4. 两个人聊天会显示小火苗

聊的越频繁,火苗就越旺,“养火”成了00后线上交流的日常。

5. 开发了史上功能最强大的GIF发送系统

让00后斗图极其方便,选择入口连续点击就可以如机关枪般不停歇,这种满足感是很多后浪难以理解滴。

6. 把“扩列”作为一个重要功能做到了子菜单

“扩充好友列表”是00后刚需,除了校园扩列、语音扩列,每人每天有15次随机匹配的机会,00后喜欢这种不期而遇的邂逅。

7. 满足优越感

你听什么歌、玩什么游戏、用什么手机型号登录、封面获得多少赞……等等一切能体现个性的元素在聊天界面对方都能看到,让个人任何一点点优越感都能够一览无余。

8. QQ视频实时美颜

可以在视频和语音随意切换,更有各种炫酷特效,比如你比一个心,系统自动会打出一个比心特效。

9. QQ语音随意变声的

萝莉、大叔、惊悚、搞怪、口吃等各种声音特效随意选择。

10. 更不用说无数深刻洞察人性的小功能

阅后即焚、照片访客、消息漫游、等级装扮、戳一戳、口吐字幕、双人挂件、手机屏幕分享、提取图片中的文字……

正是这些眼花缭乱的功能牢牢抓住了敏感、懵懂、好奇而追求个性的年轻人,这就是QQ存在的最大意义,我们再次回顾这些神奇的功能会发现——这些是微信通通不可能做的功能。

有人说,我也用QQ啊,为啥我没发现这些功能?

这就是最能体现QQ产品经理核心功力的地方:任何功能都不影响最核心的IM需求,在需要的时候恰到好处的出现。

在QQ里,闷骚而奔放的后浪们已经发展了一套上一代完全无法理解的语言体系。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图上的黑话,如果你对这些00后耳熟能详的词一无所知,说明你已经老了。

很多人现在非常不能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小孩子追星会如此狂热?为什么对一个头像的点赞数如此感热衷?为什么对QQ空间的一套皮肤如此着迷?感觉他们的行为非常幼稚。

但事实上,这种认知本身才是幼稚的。

那些对着年轻人花哨的QQ厘米秀丢下一句“幼稚!”的80后似乎忘记了多年前自己在QQ空间里上传的那些非主流大头贴、那些曾经花无数挂机时间换来的三个太阳和一颗星星以及点亮的无数图标。

年轻人在QQ上展示自己的头像被赞了多少次和成年人在朋友圈炫耀自己的新买的车、有趣的旅行、温馨的聚会、优雅的米其林餐厅、独特的品味、和大咖的合影……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寻找存在感、体现优越感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存在。

有人可能会问,那他们为啥不用微信呢,微信多方便啊?

这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我们觉得微信方便是因为它满足了我们全部社交的需求。但对于年轻人而言,用微信?你开玩笑吧?

微信朋友圈能发我昨天珍藏的动图吗?微信能显示我昨天听了蔡徐坤的最新单曲么?微信能显示我用的是最新款的iPhone 11 Pro Max在线么?微信能显示我和女神聊天的小火苗么?

通通不能!没错,微信是用来用的,而QQ是用来玩的。

中国互联网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用微信的爸爸对着用QQ的儿子撇下一句“幼稚!”,而用QQ的儿子对着用微信的爸爸回敬一句“无趣!”

所以,把年轻人不用微信仅仅归因于他们的父母在微信上是思考上的偷懒。

QQ想得很明白:微信作为基础设施,因此不可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就给QQ提供了一个战略空位,只要把年轻人的需求拿捏的足够准确就能在生态位中找到独有的一席之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QQ变成了马化腾口中的“试验田”:QQ的功能上和下比微信要频繁得多,曾经的WebQQ下掉了、曾经的QQ宠物下掉了、曾经的QQ家园下掉了、曾经的QQ日迹下掉了,而取而代之的是更受年轻人欢迎的坦白说、语音房、校园扩列……

个性化是基础设施微信的砒霜,但却是“社交大游戏”QQ的蜜糖。

腾讯对年轻人的研究是深入骨髓的,2013年马化腾聊起Snapchat说过这样一段话:

“Snapchat我用起来觉得很没意思,我本来就干这行,但是我都觉得没意思;但是12到18岁的女孩子非常喜欢玩,特别火爆。

年轻人现在在互联网上喜欢的东西,我越来越看不懂了,这是我最大的担忧。”

没错,腾讯的确有做年轻人生意的基因。

我举一个例子,腾讯关注年轻人到什么程度了呢?他们已经在开发QQ的儿童手表的版本了!

是滴,正是抓住了年轻人这个基本面,才让QQ这款21岁的产品没有老去。

2004年,在一次央视的活动中,30多岁的年轻人马化腾向1949年出生的张瑞敏推销QQ,然而当时并没能打动张瑞敏;16年过去了,1976年出生的马化腾也早已不再年轻,但21岁的QQ却依然做着年轻人的生意。

对于QQ而言,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在于:中国的生育率在下降,老龄化变成一个确定性趋势,仅00后就比90后少了4700万。

这是真正的危机,它意味着从用户规模的角度,QQ会遭遇理论意义上的天花板,这是QQ这艘巨轮最大的隐患,那么老练的QQ会如何应对呢?

从公开的资料来看,QQ团队目前的策略是,既然不能扩大用户的规模,那就延长用户的时长,因此内容化就是QQ继续抓住年轻人的选择。

这几年这一趋势越发明显——Now直播、QQ看点、QQ阅读、QQ漫画、兴趣部落……核心就是内容化和娱乐化,让在父母的约束下不敢装太多APP的年轻人能在一个应用里一站式解决所有娱乐需求。

QQ这个策略能在字节跳动猛烈的内容攻势下继续捕获年轻人的时间吗?

我们把答案交给时间。

好了,至此,我们就搞清楚了在微信的阴影下QQ依然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但这是唯一原因吗?

当然不是。

因为从数据上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00后只有2.64亿,而微信的月活有7.35亿。很显然,仅仅凭借年轻人这一招并不能支撑QQ如此庞大的用户,那剩下的是什么人在用呢?

答案是已经工作的人在用。

他们把QQ作为核心的办公软件,在钉钉、企业微信诞生之前,毫不夸张地说,QQ是中国最强大的办公IM软件,为什么QQ能成为重要的办公工具呢?

原因在于其强大而完善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便捷的跨端体验、完善的文件管理、快捷的同步漫游、极其方便的群和讨论组,还有强大的QQ邮箱。

跨年龄的功能可以出现在同一工具栏中就凭传视频不压缩就可以吸引诸多工作人群对QQ死心塌地。

事实上,我从2012年毕业加入微博,微博就一直使用QQ进行办公,至今都是。在使用QQ办公的过程中,除了找人难度大一些之外,其实使用非常顺畅的,尤其是强大的讨论组对于要经常拉各种小群的PM而言简直是神器。

今天,从微博的员工离职会有两个惯例:一是在微博上点蜡烛,二是退出在微博加的各种讨论组和群。

然而对于QQ而言,坏消息是:如今钉钉、企业微信等专业软件已经在大幅度蚕食QQ这一块的需求了;从腾讯的财报看,QQ月活已经在下降了,下降的原因当然会相对复杂,但卫夕判断一定有专业软件蚕食的原因。

QQ其实并不愿意认输,依然在继续努力——继续升级TIM,推出“腾讯文档”等动作就是QQ强化办公这一属性的明证。

除了工作,今天成年人的确对QQ并没有特别大的依赖,对于他们而言,微信几乎满足了他们所有的社交沟通需求。前几天,卫夕在朋友圈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过去一周,你有使用过QQ吗?

大概有一半人的回答是没有。

注意,这并不意味着剩下另一半是QQ的忠诚用户,在这一半的用户中,绝大多数特别强调自己只是传文件或者仅仅打开并没有发生实际的沟通和交流。

是的,这种现象和现实数据也是吻合的——QQ的月活依然是中国第二,但日活和微信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QQ财报并不公布日活数据,卫夕找到了第三方公司Questmobile在2019年春节的一个报告,在这个报告中,QQ的日活数据是——3.86亿。

在我看来,3.86亿这个日活数据可能更能说明QQ的活跃度。

我相信,在微信没有诞生之前的QQ,其月活和日活的差异会比现在小很多,那些为QQ贡献月活而不贡献日活的人群中,有一些是被非常简单基础的功能所吸引——传文件、截图等等。

据腾讯一位总监透露,QQ花了大力气让QQ的文件传输成功率增加到了99.99%。如今,QQ是中国第一大文件传输工具,每日传输1.8亿份文件,正是这些细小的功能吸引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登录那个陪伴了他们多年的QQ。

除了工作,成年人已经不花多少时间在QQ上了,这从另一个事实也能得到印证——既然QQ有微信一半的日活,理论上在QQ上做Q商的人应该是微信上做微商的一半;但现实是几乎没有人在QQ上做Q商,这其中唯一的原因就是——成年人的时间并不在QQ上。

文章到这里就该结束了,现在我们能笃定地回答开头我们提出的问题了:为什么有了微信,QQ依然位列排行榜第二?

答案是:大部分的年轻人和少部分的办公人群撑起了QQ的日活,而偶尔传个文件的功能性怀旧老用户撑起了QQ的月活!

谨以此文献给我17年Q龄第一个昵称为“雨季男孩”的QQ号。

#专栏作家#

卫夕,微信公众号:卫夕指北(ID:weixizhibei),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名兴趣广泛的广告产品经理,致力于用简单语言深度剖析互联网相关的逻辑。

本文由 @卫夕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产品观察丨QQ内测扩列入口,00后陌生人,处Q友吗?

2010年,QQ漂流瓶上线,三天时间,用户量突破100万,半年用户达到1000万。这或许是国内陌生人社交的一个最初版本。2011年,漂流瓶功能成为微信7种添加好友的方式之一。只不过,去年年底,微信漂流瓶因为擦边色情交易,一度遭遇下线。

漂流瓶上线又下线的8年里,微信后来居上,短视频在用户使用时长上分秒必争,QQ月活已连续多季度下滑。今年3月初,QQ在显眼位置再次祭出一个类似漂流瓶的陌生社交入口,名为扩列。和漂流瓶不同,扩列是一个00后聚集地,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兴趣,快速扩关系。

QQ数据显示,截止13日15点,已有71万人加入扩列。在扩列页面中热度最高的一条空间说说,数量最高的点赞有7.1万次,互动量(点赞+评论)为8k。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玩到扩列。腾讯方面回复36氪称,扩列目前只是一个小范围内测功能,暂时没有正式对外发布的计划。

当代漂流瓶:从点到面高频匹配

想要玩转扩列,目前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点对点的扩列。用户可以填写自己的的扩列资料,简叙交友需求和个人特征,附上“镇楼音”。扩列资料,除了会同步显示在个人资料页面,还会同步发布在扩列广场里,新加入的用户可以直接点击“+”号添加。

QQ除了扩关系,还能扩同好——提供了根据兴趣标签分类的用户,用户也可以通过定向搜索标签来添加到志同道合的网友。此外,扩列还推出了“限时聊天”的功能,有点像微信里根据位置匹配推荐“附近的人”。一个用户一天有10次的匹配聊天的机会,QQ会推荐聊天话题,“尬聊”时限为3分钟,时间一到聊天即关闭。

第二种是点对面的扩列。扩列页里面排列推荐了数个“扩列群”,申请加群后,可以在群里大面积添加好友。而这类群当中也有很多是基于兴趣成立的,比如英雄联盟群等。

第三种功能是“暖说说”(00后行话为“nss”)。扩列页里,用户可以发表说说(文字/视频/图片),只不过,说说的内容没有选择空间,都将同步到广场里,即使是没有好友关系的用户,也可以进行评论点赞,进而促进社交关系的建立。暖说说的互动数据也会相应得生成相应的热度值,点击还能查看到说说的访客记录,并一键添加。

值得注意的是,视频类“暖说说”呈现的方式是视频流,界面和抖音相似,用户可以进行充值打赏和发弹幕,也能直接添加QQ好友或者关注。不过,目前暖说说里的视频系统和微视的系统暂时还不互通(关注/评论)。

此外,扩列资料上还有人气值积分。QQ给出的提升积分的方法从高到低有:被加好友、被他人点赞、添加好友并通过、给他人点赞、首次填写镇楼音。

00后的狂欢:发展关系or充排面

“扩列”,这个词最早起源于“李宫俊吧”。成员为了发布交友信息,创造暗号代指加好友。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成为95后专属社交语言,还发展出了一些其他的代号,比如nss(暖说说,点赞)、cqy(处Q友)、cgx(处关系,兄弟姐妹父母亲)、cdx(处对象)、养火花(连续聊天七天,昵称处会出现火花标志)等。

36氪随机点击了扩列页推荐的十个千人群,发现每一个群的成员中80%为00后,且群消息基本都处于信息爆炸的状态。交友需求也非常个性化,比如连麦打游戏、收女仆等等。

此外,36氪发现,通过扩列入口添加的大量好友中,持续性、有话题得聊下去的网友并不多。群里也有很多00后用“频繁”、“求主动”来做为交友的条件。

一位生于2004年,自称“老阿姨”的QQ网友“万年优质女友”表示,使用QQ扩列至今半月,列表已经扩充了200多人。加入扩列是因为“好玩”,而且“班里同学都玩”。在一个千人扩列群里,有部分网友向36氪表示自己都曾在QQ上找到网恋对象。

对于00后来说,狂加好友们背后的社交意义或许有两个:要么发展为潜在的对象/兄弟姐妹,排解孤独,要么是用来互赞说说提高热度,好充排面。

QQ困境:押注Z世代

据QM《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年度大报告》,2018年12月短视频用户月总使用时长统计占33.1%,超过即时通讯的18.6%。和微信相比,QQ的月活正在降低。腾讯2018年Q3财报显示,QQ月活账户为8.026亿,同比下降4.8%。不过,当中Z世代异军突起——使用QQ人数占比为37.5%,高于微信的33.3%。

对于95后来说,“内容即社交”。腾讯把赌注压在了年轻人身上,也显然意识到了内容的在社交中的重要性。近年,QQ往“内容娱乐”上越走越远,已从兴趣部落发展到QQ看点、直播、QQ动漫等。陌生社交对于QQ的意义,更多是盘活和创新的作用。QM报告指出,Z时代更喜欢尝试各类小众的新潮社交、喜欢分享,在陌生社交上的诉求是追求扩大交际圈、排解孤独和匹配共同兴趣/话题。

扩列显眼的入口设置,表明QQ正在给予陌生人社交流量倾斜——“QQ扩列”可以从两个地方发现:“联系人”页面的最上方,以及“添加”号里,“找人”的第一个选项。

其次,门槛极低的好友寻找/添加方式、前述提及的人气值和说说热度值设定,都起到了无形的刺激作用,其次通过QQ空间的互动,能够盘活社交需求旺盛的年轻人。个人标签绑定搜索和聊天匹配,都表明QQ在往社交内容垂直化和精准匹配上走。不过,作为陌生社交的一种,QQ扩列在玩法娱乐化上仅有视频流打赏一种。对于追求新鲜感的Z世代来说,在这方面也许还有值得拓展的地方。

逃离微信,陌生社交再成新高地?

七麦数据显示,2018年,共诞生了 159 款社交类App。走出了“约p”怪圈的陌生人社交,正以娱乐创新走出一条路子来。目前,陌生人社交领域App还可有细分为短视频图片分享社交、LBS社交、兴趣社交、技能社交等。2018年曾登上苹果App Store榜首的音遇、ZEPETO,就是当中的代表。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一款名叫“Spot”的陌生人社交App成功登上App Store应用总榜(免费)和社交榜(免费)第一,iOS 端单日最高下载量34w+。这是一款可以约饭局、传八卦、匿名群聊的App。

头腾大战之下,亲密关系社交关系App左有国民应用微信,右有来势汹汹的多闪。CNNIC研究报告显示,微信朋友圈和QQ 空间的使用率正逐年下降。为了避开巨头交锋,轻内容、重娱乐、来去自如的陌生社交关系开始受到开发者青睐。此外,思想相对开放的年轻人对于不同产品的包容性和好奇心更强。

从下架的漂流瓶和冷清的“附近的人”,腾讯染指陌生社交效果差强人意。QQ扩列解决了连接的问题,如自动匹配和展示。接着,如何基于连接产生互动,主打连麦/游戏/唱歌还是其他更新奇的模式,才是陌生人走向社交的第二步。目前看来,QQ似乎只打算让用户自由发挥,扩列很可能和漂流瓶一样只是一个附属功能。不过,QQ作为腾讯的试验田,创新的尺度可以很大,如果扩列效果够好,未来自立门户,或者被移植到腾讯系别的App上也不是没有可能。

标签列表

    发表评论